文/陈莞欣 图/Shutterstock
编按:2020年《中高龄者及高龄者就业促进法》上路,明订禁止就业歧视,希望鼓励更多中高龄及高龄人口投入就业市场。此外,因应这股趋势,公部门也提供了中高龄及高龄就业者相关资源。当劳工自觉在职场上技能「跟不上」时,如何善用政府提供的职业训练补助及课程?如何透过职务再设计,降低工作障碍?
工作到65岁就退休、中高龄就业不好找工作……在高龄、少子化的台湾,这些旧日观念可能要彻底翻转了。
根据国发会的推估,2024年,台湾人口年龄中位数会达到45岁。与此同时,根据劳动部的统计,国内15 岁以上可以工作之民间人口,在2015年达到高峰後,就以每年减少7~8万人的速度缩减。
「(如果不用中高龄劳工)企业的选择会少很多。」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身心障碍者及特定对象就业组组长施淑惠说。过往被认为是「弱势」的中高龄及高龄就业人口,将会是未来劳动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主力。
55岁以上找工作,高达7成人曾面临就业歧视!中高龄就业的机会与挑战
尽管台湾已自2018年正式迈入高龄社会,社会制度、大众观念的改变,仍需要一段时间。根据卫福部曾做过的调查,55~64岁的求职者中,有高达7成曾在求职过程中感受到年龄歧视。
施淑惠就曾听过求职者的心声:履历如实写上年纪,雇主一看到求职者50多岁,即使学经历符合职缺要求,仍得不到面谈机会。她认为,「现在医药技术进步,人的体能也比以前好。雇主观念还停留在刻板印象,其实很可惜。」
除了刻板印象,在个人层面,也不少中高龄劳工自认「年纪大了、体力跟记忆力都不好」。再加上当前产业趋势变化极大,从业者过去所学的技术、经验,很可能已不符合现今需求。想留在职场上,就必须持续学习。若劳工自信不足、自我设限,很容易因此放弃继续工作的机会。
纵使中高龄就业的阻碍不少,2020年《中高龄者及高龄者就业促进法》上路,提供更多制度上的诱因,为45岁以上的劳工创造就业机会,也明订禁止年龄歧视。
施淑惠也分析,疫情後的缺工趋势,也让企业对中高龄、高龄就业者改观。例如,大型连锁餐饮业开始大举招募中高龄服务生。她也听到企业人资回馈,四、五年级生经历过台湾经济起飞,工作经验和职场丰富人脉丰富,也拥有较为正向的工作伦理,自我管理能力佳,都是值得雇主看见的优势。
中高龄工作瓶颈多来自「跟不上」 哪些公部门学习资源可善用?
目前在国内,哪些职业对中高龄及高龄者就业者最友善?施淑惠指出,根据劳动部在2021年的统计,国内中高龄及高龄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以制造业居冠,批发及零售业次之。
从数据上来看,中高龄及高龄就业是否有「玻璃天花板」,不容易进入某些职种、得到较高的职位?施淑惠指出,其实白领工作亦有不少中高龄员工,特别是主管职。但这个族群容易遇到的问题是职涯「卡住」,薪水和职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停滞。
「很现实的是,随着一个人年资和薪资增加,公司也会考虑他的薪资和贡献是否相符。」施淑惠指出,中高龄及高龄劳工想在专业工作领域求职或更上一层楼,遭遇挫折的根本原因通常是「专业没跟上」,而非年纪太大。
想翻转企业眼中,中高龄或高龄员工「不好用」的刻板印象,政府其实提供了一些资源。施淑惠举例,劳动部提供雇主45岁以上员工的职业训练补助,最高补助70%的在职训练费,且不限於公部门所开设的职业训练课程。如果中高龄、高龄员工重回职场後不适应,劳动部也有「职场学习及再适应津贴」,依基本工资发给3~6个月,同时提供雇主30%的职学津贴。
「企业如果觉得中高龄、高龄员工学习力不够好,就派他再去接受训练,不要让『CP值』掉下来。」施淑惠说。
如何让熟龄职涯更顺利?职务再设计,排除工作障碍
除了鼓励员工持续学习,施淑惠指出,企业也可以藉由调整工作内容、职务再设计,尽可能降低中高龄及高龄员工所面临的阻碍。
她举例,制造业常有些重型器械,中高龄员工不方便搬运。劳动部提供雇主「职务再设计」的补助,可以更换电动轨道车、自动化设备等更好用的工具,每人每年最高补助10万元。其他情境如中高龄员工有老花困扰,需要更换更大的电脑萤幕、让视线更清楚的照明设备,都可以算是职务再设计的一环。
不只是更换硬体设备,施淑惠指出,改变工作既有的流程,也能让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时更得心应手。这些做法未必会增加雇主的成本支出,但能降低中高龄员工的负担,维持工作表现。
例如,职场上的跨世代合作,常见「工作分享」模式:像是餐饮业早班多由中高龄员工轮值,午班再交给年轻人。或者,依据不同世代的职务能力,进行「工作重组」。像是知名连锁寿司品牌藏寿司,外场需要动作快的服务生,多由年轻人担任;後台清洁、备料的工作,则由细心的中高龄者负责。
中年後不小心从职场上「掉队」怎麽办?政府补助,提高聘雇中高龄诱因
前述资源及补助,主要针对还在职场上的中高龄及高龄就业者。但若是已离开职场、退休,过了一段时间後想再回归工作岗位的求职者,常会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年龄歧视,不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。如何从制度上扭转中高龄及高龄就业者所面临的劣势?
施淑惠提到,为了增加企业诱因,劳动部提供雇主雇用奖助,聘用45岁以上的中高龄劳工,每月补助13,000元;聘用6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,每月补助15,000元,两者皆最高补助12个月。如果继续雇用届龄65岁的员工,前6个月补助1万3千元,第7~18个月补助15,000元。
此外,在劳工这一端,45岁以上参加劳动力发展署各分署举办的职业训练皆为免费,另可申请受训期间的职业训练生活津贴。藉由学习新技能,提高得到就业机会的可能。
施淑惠指出,在不久後的将来,中高龄及高龄人口除了担任志工,也可以是社会重要的劳动力来源。有价值的劳务工作创造更大的经济产值,也保障熟龄者的经济安全。「当退休後持续工作变成一种风潮,我们的中高龄及高龄劳动参与率就会持续上升。」
2023/06/19
此文对你有帮助吗?50+全站免费,但需要您的赞助,支持好内容制作
→https://pse.is/3hg64d
加入50+LINE!你的老後不一样!
→https://reurl.cc/9pDMNj